十堰公务员考试

您当前位置:十堰人事考试 > 考试快讯 >

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:近义易混词辨析11.12

2014-11-12 15:38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://hb.huatu.com/十堰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:十堰人事考试网

  为了使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堰公务员考试网特为大家总结行测辅导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选词填空,又名逻辑填空,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一项很重要的题型,很多考生在排除两个后会在最后两者答案中徘徊,有些词意思是相近的,但用法与语境却截然不同,这就给考生们带来很大的困惑,有时甚至在上面浪费的很多的时间,为此,收集了一些近义易混词,将其对比辨析,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。

  51、陡峭、峻峭: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,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。

  52、电讯、电信: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;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。

  53、独立、独力:前者指不依靠别人;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。

  54、典雅、高雅: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;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。

  55、抵制、抵御: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,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;后者指抵挡、抵抗。

  56、对于、关于:都是介词,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。后者指(1)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,组成介宾作状语;(2)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,组成介宾作定语,后面要加“的”.注意:表关涉,用“关于”不用“对于”,指出对象,用“对于”不用“关于”,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;“关于”有提示性质,用“关于”组成的介宾,可以单独作标题,用“对于”组成的介宾,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,如对于政策的认识。

  57、戴、带:“戴”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、面、颈、胸、臂等处。如“戴帽子、戴红花、戴袖章”.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“戴高帽子、戴绿帽子”.“不共戴天”的“戴天”是头顶着天,“戴罪立功”的“戴罪”是顶着、承担着罪名。“戴孝”是身穿孝服、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,也常常写作“带孝”.在实际运用中,说“带孝”或“带着孝”更为常见。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“戴孝”的穿着,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。

  58、度过、渡过:“渡”的本义是“横过水面”,如“渡河、渡江”,也可引申为“由此到彼”,如“渡过难关、过渡时期”等。而“度”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“由此到彼”、“过”的意思,但专指时间,如度日、欢度春节、度假、虚度光阴等。不过,在文言文中,“度”有时也通“渡”;如《南史·孔范传》:“长江天堑,古来隔绝,虏军岂能飞度?”而“渡”却不能通“度”,二者是混淆不得的。

  59、到、倒:为了避免混淆,特别要注意这几点。(1) “倒霉”,也作“倒楣”,里面的“倒”不用“到”.(2) 副词“到底”跟“进行到底”里都是用“到”,如“你到底去不去、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”.(3)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“倒”,不能写成“到”.如“这样一来倒省事了、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、我倒要听听”.(4) 副词表示让步、转折的“倒”,不能写成“到”.例如:“我有倒有,可是不在身边。”“学倒学过,可是早忘了。”(5) 表示催促、追问的副词“倒”,不能写成“到”.如“你倒快唱呀、你倒会不会呀”.这里的“倒”是“倒是”的意思,不是“到底”的意思。以上几句中的“倒”都可以说成“倒是”.

  60、而后、尔后:都是连词,常用于书面语言。而后:以后,然后,表示在某事之后。尔后:从此以后,此后。“尔”有指代义,相当于“这”“此”.

  61、恩惠、恩赐:前者是名词,给予或受到的好处。后者是动词,泛指因怜悯而施舍。

  62、偶然、偶尔: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(相对于必然)。后者指间或,有时候(副词,相对于经常)。

  63、幅、副:都作量词,“幅”是巾旁,跟巾帛、呢绒等有关,因此用来形容布匹、面料的宽度,如幅面、单幅、宽幅。有时泛指宽度,如:幅度、幅员。“幅”用作量词时,一般修饰布料、丝织品,也用来表示图画、布匹等。 “副”的意思是居第二位,属辅助性的,如副业、副官、副产品。当它作量词时,表示成套的东西,如:一副对联、全副武装;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,如:一副笑脸。

  64、发奋、发愤: “奋”本义指鸟振翅飞翔,后来引申为振作、鼓动。 “愤”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。“发奋”指振作起来,如发奋努力、发奋有为等。发愤指决心努力,如发愤忘食、发愤图强等。“发奋”强调精神振作;“发愤”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。“发奋”使用的范围要比“发愤”大,“发奋”可以指个人,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,而“发愤”一般指个人。功能上,“发奋”可以说“奋发”,而“发愤”则不能说“愤发”.

  65、抚养、扶养:都有“供养”之意,前者包含“教养、爱护”之意,多用于长辈对晚辈。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、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;或用于法律关系(父子、夫妻等)。

  66、发现、发明: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,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。

  67、法制、法治: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。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。

  68、复员、复原: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。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。

  69、风气、风俗、风尚:“风气”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;“风俗”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的总和,范围较大;“风尚”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。

  70、妨害、妨碍: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(程度重);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。

  71、肤浅、浮浅:前者指学识浅,理解不深;后者指浅薄。

  72、反映、反应:“反映”指把情况告诉、传达到有关部门(多用于对上级);“反应”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。

  73、富裕、富余:前者指财物充足;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。

  74、赋予、付与:前者指(上对下)交给,是特殊用法;后者指拿出、交给,是一般用法。

  75、废除、废黜、解除:“废除”指取消、废止(法令、制度、条约等);“废黜”指罢免、革除(官职),现多指废除特权;“解除”指去掉、破除(警报、顾虑、武装、职务等)。

  76、凡响、反响:“凡响”指平凡的音乐;“反响”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,反应。

  77、负心、腹心:前者指背弃情谊(多指转移爱情);后者指(1)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(2)比喻极亲近的人(3)比喻诚意。

  78、抚育、哺育、抚恤:“抚育”指照料、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;“哺育”指喂养,比喻培育;“抚恤”指(国家或组织)对因公受伤、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。

  79、分辨、分辩:“分辨”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,有分析辨别的意思。而“分辩”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、说明,与“辩解”意思相同。

  80、进、改善:搭配对象不同,前者常与“工作、方法、技术”搭配;后者常与“关系、条件、生活”搭配。

  81、沟通、勾通: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,但后者是贬义词,指暗中串通、勾结。

  82、公然、公开:前者指公开的,毫无顾忌的(贬义);后者指(与秘密相对)不加隐蔽的。

  83、关注、关照:前者指关心重视;后者指关心照顾。

  84、灌注、贯注:前者指用液体浇灌;后者指精力集中,有贯穿下去的意思。

  85、光临、惠顾:前者是敬词,称宾客的来到;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。

  86、工夫、功夫: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、时候;后者指本领、造诣,主要指耗费的精力。

  87、贯穿、贯串:前者指穿过、通过(较具体的事物);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。

  88、过度、过渡: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;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。“过渡句”决不能用“度”.

  89、给予、给以:前者是书面语,也作“给与”,读jiyu;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,不说接受的人,并且多为抽象事物,读geiyi.

  90、聒(guō)噪、鼓噪:“聒噪”是方言,指声音杂乱,吵闹;“鼓噪”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,以张声势,今泛指喧嚷。

  91、观察、观测: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;后者指(1)观察并测量(天文、地理、气象、方向等)(2)观察并测度(情况),如:观测敌情。

  92、国事、国是:前者指国家大事,后者指国家大计,国家的大政方针。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,但反之却不一定,比如较具体的事务,就不能用“国是”.

  93、功效、工效:前者指作用、效果或功能;后者指工作的效率。

  94、化装、化妆:“化装”有两个意思:(1)假扮;(2)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。“化妆”的含义:(1)特指艺术范畴,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,有通过修饰、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。该词义与“化装”是可以通用的。(2)指生活化妆,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,使容貌美丽的意思。前者侧重于装扮,后者侧重于打扮。

  95、含糊(含胡)、模糊(模胡):前者指(1)不明确、不清晰;(2)不认真、马虎;(3)示弱(多用于否定)。后者指(1)不分明、不清楚;(2)混淆。

  96、侯、候:“侯”,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,秦汉以后,“侯”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;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“侯”作为尊称,“侯”相当于今天的“君”.“候”一般指“等候”“等待”,也可指“问好”,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,如“时候”“气候”“火候”等。

  97、痕迹、踪迹:前者指(1)物体留下的印记;(2)残存的迹象。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,重在行动后留下的。

  98、合计、核计:前者指(1)盘算,商量;(2)合在一起计算。后者指核算(成本)。

  99、焕发、激发:前者指(1)光彩四射;(2)振作。后者指刺激使兴奋。

  100、荒芜、荒废:前者指(田地)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。后者指(1)该种而没有耕种;(2)荒疏(学业等);(3)不利用,浪费(时间)。

 

十堰人事考试网|十堰人力资源保障局|十堰公务员培训|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十堰华图官网:http://shiyan.huatu.com/
十堰分校地址  十堰市五堰柳林路步行街入口香港旺角大厦1506室 
公考咨询电话 0719-8121421  15327998257
十堰公考交流QQ群 174850520
更多考试资讯 http://shiyan.huatu.com/

    (编辑:罗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