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公务员考试

您当前位置:十堰人事考试 > 考试快讯 >

2020国考申论热点:国庆文明出游要突出“为”和“做”两个环节

2019-10-08 14:22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://hb.huatu.com/十堰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:未知

  作者:唐伟

 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来临,外出旅游也将迎来高峰期。据文化旅游部消息,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.26亿人次,同比增长9.43%。2019年国庆又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据相关专业机构预计,2019年国庆旅游人次有望达到近8亿。在短短七天内,如此多人集中外出旅游,这就让以旅游的文明化实现文明旅游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我们为何要引导和实现文明旅游?这里面有几个维度。一者,文明旅游是延续传统美德的需要。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国家强大的精神财富与价值底蕴。文明旅游,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、促进社会和谐、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,也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撑。在全球化和世界化的当下,跨境游、全球游、国外游已成为常态,保持谦恭有礼的个人素养,才能让国家形象焕发光芒。

  二者,文明旅游是保障个人安危的需要。《礼记》有言,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文明于个人既是一种素养,更是一种底线,尊重文明出游的要求和遵循其要义,做一个懂文明守礼仪的人,有助于消除各种安全隐患,并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。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,还是到景区游玩,或者是在人员聚集区从事活动,重文明才能守规则,避免将自己置于意外风险之中。比如,有人在景区游玩时不遵守景区的限制性要求,到禁区独立游玩从而失踪失联,这不仅是置自身安危于不顾,也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。有时候一次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,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。

  三者,文明旅游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。文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,有“我为人人”的付出,才会有“人人为我”的回馈;文明是最基本的公序良俗,也是保障各项制度得以实现的内心自觉与行为导向。《左传》有云,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后嗣。讲文明能让个人保持内心平和,讲文明能让家庭实现繁荣,讲文明才能实现国家的昌盛。不文明行为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,成为社会发展的负资产,并最终危及社会和谐。不文明旅游,显然也是威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。

  实现文明出游,重在将文明变成每个人的内心自觉。一是文明应当成为一种社会意识,让全社会都真正认识到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能做,不文明行为会有什么道德与法律后果。心有所识所知,才能有所敬畏。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明礼懂法,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文明要求与禁忌,做足出行前的一切功课,才能“有备无患”而非“不知者无畏”。

  二是文明应当有相互的影响机制。一方面个人要做好自我监督,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人进行有效的提醒与约束。也就是说,除了自身要严格遵守各种文明规范,在别人有不文明倾向与举动时,也应起到提醒与告知义务,如此才能彼此影响与促进,形成共治局面。

  三是文明应成为一种行为习惯。“立志言为本,修身行乃先。”无论是有人提醒与管理,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状态,都要做到在行为上始终如一,以文明的标准自我要求,自我管理,自我约束和自我落实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文明成为行为自觉,并保持高度的延续性和掌控力。比如,我们都应形成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、不乱扔垃圾、自觉排队等候、爱护公共财产等行为习惯,做到自发自觉文明旅游。

  实现国庆文明旅游,应当抓住“为什么”和“如何做”两个牛鼻子,从一举一动里体现文明。之前,国家旅游局发布了《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》,这是对我们的示范与要求。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将其熟记并践行,从点滴做起,从细节做起,就一定能成为文明的遵守者、践行者和倡导者。有文明作伴,我们才会体验到最美风景。(唐伟)

    (编辑:华图喻老师)